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紙上博物館> 〔紙上博物館〕林本源園邸 遊賞江南園林之美

紙上博物館

字級

〔紙上博物館〕林本源園邸 遊賞江南園林之美

【人間社 張彬彬、周圍輝 新北市報導】 2021-12-10
國定古蹟「林本源園邸」,原名「板橋別墅」,一般稱為「板橋林家花園」,是仿蘇州「留園」設計的傳統庭園,具有江南古典園林之美,也是台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,園邸內假山流水、舞榭歌台、閣樓亭池,令人 流連忘返。

林家祖先林應寅於乾隆43年(1778年)從福建漳州龍溪來台,在台北淡水廳開館授課。4年後,他16歲的次子林平侯來台尋父,後來受雇於米商鄭谷,由於林平侯極有生意頭腦,經商致富,並在40歲衣錦還鄉,捐官任職廣西柳州知府7年。

後來,林平侯無意於仕途,於是在嘉慶21年(1816年)辭官來台定居。當時淡水廳發生嚴重的漳泉械鬥,林平侯為了避禍,遷居桃園大溪,並協助官府平亂,後來在板橋興建「弼益館」,為林家在板橋添屋購產的開始。
  
林平侯育有五子,分別管理飲記、水記、本記、思記、源記等五大事業,意為「飲水本思源」,並以「本源」為總家號。咸豐元年(1851年),林家在板橋「弼益館」旁興建三落大厝,並開始修築庭園,至光緒19年(1893年)全部完工。

傳統園林 造景絕妙
傳統園林造景有「三分水、二分竹、一分屋」之說,遊賞時,步移景異,時而樸素寧靜,時而華麗優雅,引人入勝,更有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的驚喜感,是傳統園林營造的絕妙之處。

導覽員張艷雪表示,園林的建造表現在「主人的盼望、文人墨客的才華、地理風水師的考究,以及匠師要做得出來」等面向,整座宅邸有雕刻、漏窗等藝術之美,加上小橋流水,閣台樓宇,花圃樹草,曲徑通幽,兼具生態之美。

所謂「漏窗」又稱為花窗,是中國傳統建築一項獨特的藝術,有蝴蝶形、蝙蝠形、鼎爐形、雙錢形、雙桃形、石榴形等多種;而園林中的園牆又稱「景牆」,有波浪狀的雲牆、階梯牆、書卷牆、屏牆等,搭配牆上的漏窗,通風好,採光佳,更有視覺上的美感。

汲古書屋 月波水榭
林本源園邸包括九大區域,其中「方鑑齋」是書房,也是主人與文友交遊吟詩之處。書房前有池塘,對岸的水域中有戲台,層疊的假山曲徑可通往戲台。齋前的軒亭與戲亭隔水相對,互見水中倒影,顯現傳統園林設計「對景」的絕妙設計。

「汲古書屋」是林家收藏圖書的地方,仿明代藏書家毛子晉的「汲古閣」而命名,書屋外觀是一座三開間並帶軒亭的建築,以前曾收藏數千卷圖書,其中不乏宋元善本,是林家子弟讀書之所。前庭佈置名條花盆架,擺放奇花異卉,作為讀書之餘的調劑。

「來青閣」是貴賓下榻之所,登樓眺望,綠野平疇,附近的大屯山、觀音山盡收眼底,故名「來青」。建築雕刻華麗,飛簷高昂,門窗雕刻精細,閣前有戲亭,早年有戲班子粉墨登場娛賓,戲亭橫額「開軒一笑」,可一窺主人的待客之道。

「月波水榭」故名思義,為賞月之所。榭是蓋在水邊的建築,有小橋與岸相連,因月影倒映水中,故名「月波水榭」;水榭右側有迴旋石階,題為「拾級」,可登上屋頂平台賞月。

曲廊迤邐 花團錦簇
「香玉簃」是觀賞花卉的場所。所謂「簃」是指閣邊的小屋,簃前有花圃,種植奇花異卉,花開的時候,主人就邀請賓客前來共賞,花團與亭閣相映,頗富詩情畫意。

「定靜堂」取《大學》書中名句「定而後能靜」,由板橋林家第四代林維源親提;林維源曾任太僕寺卿、幫辦台灣撫墾大臣等職。「定靜堂」是園林中占地最廣的建築,也是林家的宴會場所,可同時容納百人用餐。堂內陳列古董、古畫;圍牆上有蝴蝶及蝙蝠漏窗,象徵「賜福」。

「榕蔭大池」是園內最大的水池,池畔深植數棵老榕,池的北邊仿照福建故里的山水,繞著水池有「梅花鄔」、「釣魚磯」、「雲錦淙」等不同形狀的亭子可供休憩賞景。

「觀稼樓」是園中第二大建築物,可遠望田園農人耕作;樓前有八角形門洞及海堂池,小院圍以書卷牆,象徵「開卷有益」。牆上的漏窗,以柚子、南瓜、仙桃、石榴為圖案,象徵福祿壽喜。

「橫虹臥月」是一座弧形的陸橋,弧形橋面如虹、拱形門洞如半月。「橫虹臥月」居全園的樞紐位置,將園區分成前後兩大區域,讓來訪者不致於一眼望穿園林的後半部,打造視覺層次與隱蔽的效果。
12345678910第1 / 11頁
追蹤我們